如今,枸杞原浆已经成为许多人日常养生的选择,但你是否知道它的诞生故事?
在1997年,王自贵做了一个常人无法理解的决定:辞去公职,下海创业。
他选择投身枸杞产业,在经过无数次实验与失败,借款50多万做实验,耗费二十多吨原料,终于在2000年成功研发出常温下可长时间保鲜的枸杞原汁,这一创新改变了枸杞产品的市场格局。
随后,他继续探索有机枸杞的种植,2007年获得有机产品认证,并在中宁县种下了3000亩有机枸杞基地,产品通过中国、欧盟、美国有机认证,引领中宁枸杞向更高标准迈进。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就是王自贵的故事,以及他与中宁枸杞的不解之缘。
小远:王总您好!能与我们讲讲您与枸杞结缘的故事吗?为什么您会从事枸杞行业?
王自贵:
1990年,我从宁夏回族自治区党校党政干部管理班毕业后,在中宁县文化局担任文秘工作。
1994年初,县组织部门准备提拔我为中宁县文化局副局长,但宁夏石油销售公司中宁分公司急需党务干部,于是我调任中宁石油分公司政工科长,负责党务、人事、劳资和宣传等工作。
3年后,我感到自己的能力和抱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加上家庭负担沉重,全家八口人,包括年迈的父母、三个上小学的孩子、残疾的弟弟和代课教师的妻子,我们的收入远不足以支撑家庭开销。
因此,做了一个常人无法理解的决定:辞去公职,下海创业,养家糊口。
考虑到中宁县枸杞产业的历史和潜力,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枸杞市场的繁荣,我决定进入枸杞行业。
八十年代初,中宁县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枸杞购销的重要集散地,很多人都因贩运枸杞挣了钱。
于是,我辞职后也想在这个行业里做点实事,选择了枸杞行业。
小远:在当时辞去公职下海创业风险很大,为什么您会选择做枸杞原汁这种新产品?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点,又是如何克服的?
王自贵:
那时候的枸杞行业都是以贩卖果干为主。我选择做枸杞原汁,是因为在1999年,我遇到了第一位贵人,他叫刘冠初。
他是美国大学毕业的保健品专家,62岁回国定居上海。
他来宁夏考察枸杞,政府带他来找我了解中宁枸杞的情况。
在参观完枸杞田和加工厂后,他建议我做枸杞深加工,认为枸杞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高附加值。
受到他的启发,我回家和爱人商量后,又经过三个月的市场考察,我决定利用枸杞鲜果制作枸杞原汁。
枸杞鲜果只有夏、秋两季100天的时间,如何储存成为关键问题。
为此,我走访了国内大型饮料厂、宁夏大学和食品研究机构,学习相关技术和理论。
国内大型饮料厂、宁夏大学、还有很多食品研究机构,都是我拜访学习的地方,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大量有关枸杞、药食同源和食品加工方面的书籍,都被我搬回了家。
就这样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论证并确定了生产工艺。
1998年,我与曾任中宁枸杞制品厂技术员的下岗职工袁树勇,决定借鉴番茄酱生产工艺,创建了常温保鲜枸杞原汁生产线。
我借来资金42万元,一部分用于改造租来的仓库,另一部分用于在浙江宁波、江苏靖江等地购买生产设备,建起简易实验室,开展枸杞原汁的生产技术研究。
在当时非常简陋的条件下,我科学务实地对每一项关键程序进行产品敏感性分析。
在没有鲜果的季节里,我多次将一袋袋枸杞干果复水,并对产品破碎、研磨、均质、杀菌到无菌灌装等一系列生产工艺进行研究。
精打细算,力求将每一分钱都花在有用的地方,在长达2年多的600多个日日夜夜里,我历尽艰辛,仅倒掉的枸杞原汁就有20多吨。
在综合验证和比较后,选择了当时先进的果汁包装无菌铝箔袋,经过大量的摸索试验,进一步优化了生产工艺。
做出来的样品送到宁夏药监所,以及北京上海食品检验检疫中心反复检测,确认产品是安全的(安全性检测)。
随后,我将研发完成的产品,放到宁夏、上海、北京等地的亲朋好友处进行常温验证,经过反复的验证,确确实实地实现了在常温下可以达到保鲜一年以上。
就这样,2000年在宁夏中宁县,常温保鲜枸杞原汁诞生了。同时,我又起草了《枸杞原汁》企业标准。
我的时运好,2001年就在我确定常温保鲜枸杞原汁可以工业化生产的时候,我花光了所有的钱。
但苍天不负有心人,2001年8月,我接到了美国的大订单,共生产103吨枸杞原汁,全部出口美国,创汇46万美金,为企业创收200万。
小远:完成美国客户的订单后,您继续将枸杞原汁推出市场顺利吗?
王自贵:
2001年,我们成功出口103吨枸杞原汁到美国,从2002年开始,陆续有了一些新的国外客户。
虽然我们建立了中英文对照的国际网站,但主要还是通过国内的外贸公司进行推销,公司负责按订单生产和发货,很少直接接触到终端客户。
随着国外订单的增多,每年达到200到300吨,公司积累了600万的资金。
2003年,我们在中宁县城征地25亩,建设了1500平方米的标准化生产车间和库房,创建了第二代半自动化的枸杞原汁生产线,生产规模提高到每年1000吨。
从2002年开始,陆续有国外客商到公司商谈,但由于语言障碍和时间限制,每次客商走后我都感到很遗憾。
于是,我决定编写一本中英文对照的专业枸杞书籍,以便客商在无法见面时也能了解枸杞的历史文化和产品信息。
经过近1000个日夜的努力,我于2006年完成了《神奇的宁夏枸杞》的中文版,2007年9月正式出版发行,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今年已经进行了第四次印刷。
从2006年起,宁夏商务厅开展了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项目,政府每年组织企业到国外参展和学习,并给予70%的补助。
这为我们提供了更多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机会。直到2018年,公司的产品主要还是大桶原料,销售工作较为被动。
2018年后,我儿子王鑫(现任杞乡公司总经理)提出了开发终端产品的思路。
2018年公司新增了30ml和50ml玻璃瓶装及袋装枸杞原浆生产线,主要为其他企业做贴牌代加工,高峰时合作企业达200多家,这也为我们的品牌宣传带来了积极影响。
2022年,我们与远方好物平台合作,这个平台拉近了我们与消费者的距离,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消费者需求,也使消费者更好地了解我们的企业。
我相信,通过这个平台,我们的合作之路会走得更远。
小远:杞乡从枸杞原汁发展至有机枸杞原浆的过程中,在种植与加工方面进行了哪些改进?
王自贵:
实事求是地讲,杞乡27年来从最初的枸杞原汁发展到今天的有机枸杞原浆,是被市场逼出来的,也是上苍对我们的偏爱。
1、创建枸杞原汁产业化专业生产线
1999年6月,公司在中宁县租赁的旧库房,通过改造创建了枸杞原汁产业化专业生产线,年产量达500吨(产品包装为25kg/桶)。
并按按照国家有关质量安全要求添加了千分之一的防腐剂。
2001年,产品出口美国103吨,随后市场扩展到德国、英国、日本等国家。
2、创建第二代枸杞原汁半自动化生产线
2003年9月,公司在中宁县城征地25.15亩,建设了1500平方米的标准化食品生产车间和库房,创建了第二代半自动化生产线。
年产量达1000吨(产品包装为25kg/桶),产品升级为不添加防腐剂,只按国家要求添加适量的柠檬酸和维生素C。
3、创建第三代枸杞原汁自动化专业生产线
2007年3月,公司扩建了26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和库房,创建了第三代自动化生产线,年产量达3000吨(产品包装升级为200kg/桶)。
2008年,我们研究开发出不添加柠檬酸的枸杞原汁,并获得了有机转换食品生产认证证书。
2011年,公司取得了中国、美国、欧盟的有机枸杞种植和加工认证。
2016年,根据市场需求,我们创建了枸杞原浆生产线,起草备案了《枸杞原浆》企业标准。
4、创建第四代枸杞原浆专业生产线
2018年,公司创建了第四代枸杞原浆专业生产线,年产量扩大至5000吨,新增了50ml和30ml玻璃瓶及袋装灌装线。
2023年3月,生产线进一步升级,年产量达10000吨,玻璃瓶产量提高到日产20万瓶,袋装产量提高到日产100万袋。
在基地种植方面,2008年10月,公司在中宁县舟塔乡创建了499.8亩的标准化有机枸杞种植基地,取得了多项有机认证。
2012年,公司在中宁县鸣沙镇租赁3000亩荒山40年,取得了中国、欧盟、美国的有机枸杞种植和加工认证。
2021年5月,该基地被授予《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称号。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杞乡不仅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能力,还赢得了国内外客户的广泛认可。
小远:为什么说到枸杞,我们都会想到中宁枸杞?为什么买药食同源的枸杞要选择中宁枸杞?中宁枸杞有何特点呢?
王自贵:
宁夏枸杞贵在道地,中宁枸杞更是道地珍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天时生境:中宁地处宁夏中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干燥、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合枸杞生长。
北靠贺兰山,南依六盘山,四周群山环绕,为枸杞提供了优良的生长环境。
200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证明,中宁县是枸杞种植的适宜区域。
2、地利造物:中宁位于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交汇地带,黄河和清水河交汇,形成了富含矿物质的弱碱性土壤,为枸杞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2002年,中国地质科学院的研究从地质学角度揭示了中宁枸杞的道地性。
3、人和兴业:中宁人民世代种植枸杞,不断改良种质资源和栽培技术,确保了枸杞的优质高产。
通过科技创新,开发了多种枸杞产品,并传承和弘扬枸杞文化,推动了枸杞产业的发展。
4、品质载誉:中宁枸杞自唐代以来享有盛名,多次获得国家和国际奖项。
1961年,中宁县被确定为枸杞生产基地县;
1995年,被命名为“中国枸杞之乡”;
2001年,“中宁枸杞”注册为证明商标;多年来,中宁枸杞在国内外屡获金奖。
中宁枸杞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1、悠久种植历史:中宁枸杞人工种植历史距今1300多年,最早记载于唐代孙思邈的《千金翼方》。
2、贡果历史:中宁枸杞有500多年的“贡果”历史,最早记载于明朝《宁夏新志》。
3、入药历史:中宁枸杞入药历史距今260多年,最早记载于明朝《中卫县志》。
4、基地县确立:1961年,中宁县被国务院确定为“枸杞基地县”。
5、中国枸杞之乡:1995年,中宁县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枸杞之乡”。
6、证明商标:2001年,“中宁枸杞”注册为证明商标。
7、道地药材认证:2017年,中宁枸杞被列入国家道地中药材标准认证品种。
8、农产品地理标志:2017年,中宁枸杞获得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9、国家气候标志:2018年,中宁枸杞成为我国特色农产品国家气候标志。
10、团体标准:2020年,中宁枸杞原浆团体标准发布实施,规范了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
这些特点和荣誉彰显了中宁枸杞的独特品质和市场声誉,为中宁枸杞在国内外市场上的持续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小远:感谢您为我们解析选择中宁枸杞的种种优势,但据说市场上有假冒的中宁枸杞销售,作为消费者,我们该如何选到真正的中宁枸杞?
王自贵:
宁夏枸杞尤其是中宁枸杞,虽然被国内外消费者认可,但很多顾客苦于很难买到真正的中宁枸杞。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种植面积有限:中宁枸杞的种植面积有限,供应量相对较少。
2、不法商贩和企业:一些不法商贩和个别企业为了牟取不法利益,常常以次充好。
3、小企业牟取不正当利益:部分小企业为了原始资金积累,也采取不正当手段。
尽管如此,大多数企业还是本着良心做实事,希望挣合法的钱,睡安稳的觉。为了帮助大家识别真正的中宁枸杞,我提供以下几点建议:
1、看产地:购买时注意查看产品的生产企业所在地,最好是中宁县的老字号企业,如宁夏杞乡公司,27年来专注于枸杞原浆,产品和企业都经得起市场的考验。
2、多买少量试吃:建议顾客在购买时多买几种产品,但每种数量要少,试吃后再选择长期购买。
3、了解企业:购买前通过网络等渠道了解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确保企业的信誉和质量。
真正的中宁枸杞鉴别方法:
1、看形态:枸杞呈纺锤形或椭圆形,略扁,长6-20毫米,直径3-10毫米。
2、看颜色:枸杞表面红色或暗红色,顶端有小凸起状的花柱痕,颜色一致。
3、看性状:枸杞基部有白色果梗痕,果皮柔韧、皱缩,果肉柔润。
4、看结块:枸杞干果标准水分小于13%,一般不结块。抓一把枸杞捏紧后松开,应有90%以上自然散开。
5、看沉浮:将枸杞干果放入水中,浮上来的越多说明品质越好。
6、闻气味:枸杞干果有自然清新的果香味,无异味。
7、品口感:嚼碎枸杞干果,入口略有苦味,后味甘甜。
8、看均匀:枸杞大小均匀、果实饱满,表面呈自然红色或暗红色。
9、看价格:中宁枸杞因生长环境优越,有效成分活性高,营养价值丰富,价格通常比其他产区高30%以上。
希望这些方法能帮助大家选购到真正的中宁枸杞。
小远:杞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种植枸杞的?为什么要自己种植枸杞?又为什么决定种植有机的枸杞呢?
王自贵:
2001年,我开始出口枸杞原汁到美国,发现高品质的枸杞鲜果原料非常重要,但当时市场上一家一户种植的枸杞品质参差不齐。
为了确保原料质量,从2003年5月开始,杞乡在中宁县舟塔乡田滩村,以“龙头企业+农户+基地”的模式,创建了216亩无公害绿色食品枸杞种植基地。
公司与农户签订生产服务和收购合同,提供技术指导和病虫害防治服务,并以高于市场20%的价格收购鲜枸杞,用于生产出口产品,取得了良好效果。
2005年,我在法国巴黎留学的大女儿王茜发来信息,建议我们种植有机枸杞。
她在法国参观葡萄种植基地时发现,有机果蔬很受欢迎,价格也更高。她认为有机产品是未来食品消费的发展方向,建议公司将有机枸杞种植和产品加工作为主要发展方向。
经过两年的调查和筹备,杞乡决定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发展的原理,采用可持续的耕作方式种植枸杞。
2007年2月,在中宁县枸杞产业管理局和舟塔乡人民政府的帮助下,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形式,与中宁县舟塔乡的386户农户签订了499.8亩土地承包权出让合同,创建了标准化有机枸杞种植基地。
2011年7月,基地正式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并取得了德国BCS有机食品认证中心颁发的美国和欧盟有机枸杞产品认证证书。
2012年,杞乡在中宁县鸣沙镇流转3000亩荒山,开发种植有机枸杞。
2013年6月,该基地再次获得德国BCS有机食品认证中心颁发的美国和欧盟有机枸杞种植认证证书。
这些基地不仅为公司提供了稳定的有机枸杞原料,还促进了中宁乃至宁夏地区枸杞种植的标准化、机械化和有机化发展。
从2020年开始,这些基地持续获得了中国、美国、欧盟的有机枸杞种植基地认证证书,为公司有机枸杞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小远:在杞乡的历史发展中,也获得过诸多荣誉,其中有一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科技进步二等奖我们很感兴趣,很少有民营企业能获得该荣誉,可以帮我们讲讲杞乡是如何获得该奖项的吗?
王自贵:
在杞乡的历史发展中,我们获得过许多荣誉,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以下是具体的获奖过程:
2001年,宁夏杞乡公司利用自主知识产权生产的103吨枸杞原汁出口美国,为国家创汇460万美元。
这一成就引起了广泛关注,得到了《糖酒快讯》、《人民日报》海外版和新华网等媒体的报道。
2002年,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研究所牵头,联合几家单位申报了“宁夏枸杞新品种与深加工技术开发”项目,自治区科技厅领导点名要求杞乡公司参与。
在项目实施的3年中,杞乡公司在枸杞原汁常温保鲜技术基础上,开发了枸杞多糖、枸杞粉、枸杞浓缩汁、枸杞籽油软胶囊等5个产品,并全部以企业标准形式备案。
最终,该项目于2004年底通过验收,并荣获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为进一步推动枸杞产业,2005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推荐,在国家科技部和自治区科技厅的支持下,宁夏农林科学院主持,上实保健品有限公司和杞乡公司共同完成了《枸杞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并申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该项目涵盖枸杞新品种选育、规范化种植技术体系建立、深加工技术及产品开发、标准制定等多个领域。
项目培育出宁杞1号、宁杞2号两个新品种,显著提高了枸杞的质量和产量。杞乡公司开发了常温保鲜枸杞原汁、枸杞浓缩汁、超临界CO2萃取枸杞籽油、枸杞粉、枸杞多糖等产品,并制定了5个企业标准。
2006年1月,该项目在国家科学技术表彰大会上,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这是杞乡公司作为民营企业首次获得如此高的荣誉,标志着我们在枸杞新品种选育及深加工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通过这些努力,杞乡公司在枸杞产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提升了枸杞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也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小远:除了荣誉证书与奖项,我们还发现,您参与了许多枸杞相关书籍的编写,是什么支撑着您做如此多的宣传科普工作?
王自贵:
除了荣誉证书与奖项,我参与了许多枸杞相关书籍的编写,支撑我做这些宣传科普工作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我是宁夏枸杞产业的受益者,从1997年公司成立时的不到1万元起家,发展到今天资产达1.5亿元以上。
家族中有7个人从事枸杞相关工作,两代人共同运营4家公司。因为枸杞,我们家族兴旺、事业有成。
我感恩上苍恩赐中宁的枸杞,也感谢祖先传承下来的技术。
我是个有良知的人,也是个有文化的能人。
从2001年将枸杞原汁出口到美国后,我就下决心要研究、培育、宣传枸杞,用我的生命将枸杞产业延续给祖孙后代。
近30年来,我连吃饭和睡觉都在想着枸杞,查阅了成百上千本与枸杞有关的资料,决心传承和发扬老祖宗留下的中宁枸杞培育技术。
也希望尽己所能在研究的基础上写书、写歌,为枸杞竖碑立撰,向全世界宣传枸杞。
我希望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生产出对人类健康有益的枸杞产品。
枸杞虽然浑身是宝,但过去知道的人很少。20世纪70年代前,枸杞主要作为药品,生产和销售受到政策限制。
80年代后,枸杞被列为药食同源,但宣传机会仍然有限。因此,我决定通过写书、写歌等方式向全世界宣传枸杞。
为了向全世界宣传宁夏枸杞,我自费出版了《神奇的宁夏枸杞》中英文对照版。
这本书不仅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还帮助我结识了国际草药界的专家学者,为中宁枸杞在国际上争取了话语权。
近年来,虽然人们对枸杞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其养生价值和食用禁忌仍知之甚少。
有些不良商家不给消费者宣传教育这些内容,导致一些消费者出现不良反应。因此,我在宣传枸杞功效的同时,也强调正确的食用方法和品质鉴别,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枸杞。
通过这些努力,我希望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和受益于枸杞,同时推动枸杞产业的健康发展。
小远:您从事枸杞行业至今已有27年,见证了枸杞产业的发展,能给我们讲讲国内枸杞产业现状与对未来枸杞产业的期待吗?
王自贵:
我从事枸杞行业已有27年,见证了枸杞产业从粗放到精细化的发展过程。以下是目前国内枸杞产业的现状和我对未来枸杞产业的期待。
经过几十年的积累,枸杞产业已经从粗放型向精细化发展。
2003年,我在田滩村采用“龙头企业+农户+基地”的模式,通过统一管理显著提高了枸杞品质。
2007年,我们创建了有机枸杞种植基地,确保了枸杞的有机性和高品质。
如今,中宁县的规模以上企业大多拥有自己的枸杞种植基地,乡镇也以农民合作社的形式进行连片种植和管理,基本实现了统一管理。
枸杞加工技术不断提升,加工转化率从2010年的不到10%上升到30%以上。
市场上出现了多种深加工产品,如枸杞原浆、枸杞籽油、枸杞粉等,销售渠道也更加多样化,国内外市场同步发展。
尽管市场仍存在一些混乱,但随着标准的制定和严格执行,不守规则的企业逐渐被淘汰,市场环境逐渐净化。
整体上,枸杞产品质量的可控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虽然枸杞产业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我认为这仅是开始。枸杞深加工产品种类丰富,但市场推广力度不足。
我们公司已经研发出近10个以枸杞鲜果为原料的产品,但目前主要生产枸杞原浆。
其他产品如枸杞籽油、枸杞粉等,由于市场推广不足,销量不理想。因此,我们需要更加专注地推广这些产品,确保它们被更多消费者接受和使用。
未来的枸杞产业发展将是一个全球战略定位问题。
全球有102个枸杞种源,但只有中国的枸杞可以药食同源,宁夏枸杞更是国内外药典规定的必需产品,中宁是道地枸杞的核心区。
随着科技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健康和养生的需求增加,枸杞精深加工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长。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优秀的产品供应商必须有良心,确保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我们不仅要生产出好的产品,还要敢于自己先吃,然后再销售给顾客。这不仅是对消费者的负责,也是对企业长远发展的保障。
远方好物平台的建设对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确保了供应链的透明和可靠。
我相信,随着市场的规范和科技的进步,枸杞产业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