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社交电商凭借低门槛、强裂变的特性成为新零售重要赛道,而垂直领域深耕与全品类扩张的差异化路径,正催生出截然不同的商业样本。


本质视点选取“#远方好物 ”与“#良久团购 ”两大典型平台进行对比分析。前者以“溯源体验+团队裂变”收割中产健康焦虑,后者凭“全品类轰炸+团长分销”席卷下沉市场。它们为何能逆势突围?又将走向何方?
本质视点从市场定位、商业模式、风险挑战等维度展开分析,探讨其增长逻辑与行业启示,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照。
一、市场定位与目标用户
远方好物
良久团购
核心赛道
平价有机食品
(生鲜、饮品、保健品等高频刚需品类)
综合日用百货
(爆款、定制产品、生鲜、服饰等全品类)
目标人群
注重健康的家庭消费者
(宝妈、中产阶层)
价格敏感型消费者
(下沉市场、社区用户)
差异化标签
“有机+平价”
“溯源体验”
“私域社群运营”
“极致性价比”
“团长分销体系”
“全品类覆盖”
二、商业模式与运营策略
远方好物
良久团购
核心模式
S2B2C模式(供应商→店主→消费者),
强调“店主+导师”团队计酬
S2B2C模式(供应商→团长→消费者),
依赖多级分销和团长裂变
获客方式
溯源活动
(工厂/原产地探访)
社交媒体矩阵
(公众号、视频号、直播)
团长建群开团
爆款引流
(拼多多/抖音同款低价)
用户粘性
有机认证背书
复购率46%(自称)
会员权益(参与溯源活动)
低价策略
(比市场价低30%-50%)
团长私域流量维护
扩张策略
跨界拓展
(汽车、黄金、文旅)
自建工厂控制供应链
品类扩张
(新增母婴、美妆)
区域化深耕
(义乌、宜宾仓储布局)
三、产品策略与供应链管理
远方好物
良久团购
SKU结构
平价有机食品
(生鲜、饮品、保健品等高频刚需品类)
综合日用百货
(爆款、定制产品、生鲜、服饰等全品类)
供应链特点
第三方有机认证(SGS)
供应商需成为店主并参与溯源
自有品牌+代工生产
两处自建仓库(义乌3.3万㎡、宜宾5万㎡)
价格策略
定价略高于普通食品但低于传统有机产品
(如99元/盒桦树汁)
极致低价
(宣称“999元起邮轮游”“50元大牌美妆”)
四、团队背景与发展历程
远方好物
良久团购
创始人背景
程新桥(原淘宝医疗器械TOP1商家,擅长私域运营)
何建志(供应链出身)
詹祥(原爱购团购创始人,经历微商、社群团购转型)
发展阶段
2022年成立,两年半GMV 19亿,目标三年100亿
2022年重组后爆发增长,2023年GMV 55亿,
2024年之后持续扩张
团队结构
MCN矩阵
(公众号、视频号、书籍)
导师体系(V1-V3分级)
团长分级
(团长→小批发→中批发→大批发)
区域化运营团队(义乌、宜宾)
五、合规性与风险
远方好物
良久团购
争议点
成为会员需缴纳365元保证金,被质疑为变相拉人头
曾因涉嫌传销被行政处罚(2024年湖南子公司被罚259万)
售后政策争议,不提供7天无理由退货
六、未来展望
远方好物
良久团购
增长点
多品类拓展
(黄金、珠宝、文旅)
自建工厂提升控制力
全品类渗透下沉市场
直播电商与短视频引流
挑战
有机赛道竞争加剧
(如盒马、山姆)
用户信任维护
(溯源真实性)
低价策略可持续性
品牌升级与用户留存
行业定位
从垂直领域向综合电商转型
巩固社群团购头部地位,探索直播电商新模式
模式分化下的两者生态镜像
在当下的社交电商领域,远方好物与良久团购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模式,折射出私域电商生态的复杂镜像。

远方好物锚定“有机健康”价值,凭借“溯源体验+私域社群”筑起信任壁垒,其增长遵循消费升级逻辑。依赖高客单价单品如桦树汁、驼奶粉的复购与裂变,却受有机赛道市场教育成本与消费者价格敏感度矛盾的制约。
与之相对的良久团购,以“极致低价”为流量入口,“团长分销+全品类轰炸”助其迅速占据下沉市场,本质遵循价格敏感逻辑。增长依靠团长网络裂变效率和供应链成本压缩,但长期烧钱补贴维持低价,盈利压力巨大。
这两类模式还面临共性困境,流量、利润、合规性难以兼得。远方好物从私域向全域扩张,如涉足文旅、黄金领域,良久团购则借助直播电商突破社群瓶颈,但跨赛道竞争将面临巨头挤压风险。远方好物虽试图通过自建工厂提升溢价,但有机赛道高成本可能挤压利润;良久团购以低价换规模,却有陷入“越卖越亏”恶性循环的风险。
未来,远方好物若能在有机赛道建立品牌心智,例如成为“平替版山姆”,有望实现差异化突围,但需警惕过度多元化致资源分散,且当前46%的自称复购率缺乏第三方验证,复购率瓶颈亟待解决。
良久团购短期依赖团长网络惯性增长,长期来看,若不向“自有品牌+供应链整合”转型,如发展自有美妆、食品工厂,可能沦为流量管道,沦为巨头价格战的牺牲品。
总之,远方好物与良久团购的对比,实则是“品质溢价”与“流量红利”两种商业哲学的较量。前者以“有机”定义新消费阶层,后者用“低价”重构下沉市场格局,但二者都需要在增长冲动与可持续发展间找到平衡点。
社交电商下半场,唯有既能守住底线又能创造真实用户价值的长跑者才能胜出。